星期二, 八月 25, 2009

调查显示:半数国人对生活感满意 最担忧饭碗问题

我国人民最担心饭碗问题。(档案照)
超过半数国人认为自己懂得享受生活,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意,并把健康和家庭放最重要位置。

国大商学院3名教授今早公布“新加坡人生活品质”调查报告,共有1038名年龄介于20至69岁的国人在2006年接受面访调查。

报告显示,有78.5%的人表示快乐,近九成认为他们懂得享受生活,也有76%的人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表示满意。

谈到国人觉得什么最重要时,受访者把健康排在第一位;而国人最担忧的是饭碗问题。

近八成受访国人同时希望,政府能在保健方面加大开支,72%认为应增加养老金预算,并有七成认为,教育和失业补助不容忽视。

调查也显示,国人把家庭视作是最重要的社交圈。有99.7%认为,家是最重要的社交圈,其次是亲戚(79.8%)及同事(53.4%)。

商学院高级讲师邱淑娟博士表示,虽然我国经历金融海啸,但由于新加坡基建健全,相信快乐数值不会有明显振荡,但或会有少许滑落。

“2006年经济好时,国人关心失业问题,相信保饭碗是大家所最为关注的。”

她说,国人对于生活的满意度逐年提高,目前已到达一个“平原阶段”,这是令人鼓舞的。

副教授陈素娟认为,家庭、工作是民生关注的焦点,而国人也不会因为成就越高就越快乐,内心的状态、一些价值取向是决定快不快乐的因素。

超过八成国人有国家认同感 惟对请愿抗议等表示冷漠
超过八成国人有国家认同感,不过对请愿、抵制抗议等表示冷漠。

调查显示,有84.3%的人为自己是新加坡人感骄傲,多达90.8%为国家感到自豪。

不过谈到政治问题,有55.1%表示不会去请愿,82.5%不会去参加抵制抗议,也有77.6%的人表示不会去参加合法示威。

邱淑娟博士表示,当人与人更容易沟通时,或许更多人会参加请愿活动。

她说,网上请愿最近慢慢热起来,当年轻人网上看得多、出国旅游见得多后,在条例逐渐被放宽的条件下,想去参加合法示威的人料会增加。

调查显示:年轻人没动力学讲标准英语

一项调查显示,本地一般年轻人对学习讲标准英语没有太大动力,步入第10年的讲正确英语行动(Speak Good English Movement)将针对年轻人,并将通过一连串活动提醒大家,讲标准英语不仅能让周围的人更容易理解自己,也能提升个人的沟通技巧。

讲正确英语行动主席吴奕庆昨日受访时解释,他们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一般年轻人对学习标准英语没有太大的动力,因为觉得即便讲的英语不太正确,生活上也不会有大碍。

吴奕庆也说,和新加坡人相比,在本地工作的外地人更愿意学习和使用标准英语。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外地人学习和使用标准英语时遇到了困难,因为他们身边的新加坡人不愿意跟他们讲正确英语。

据了解,讲正确英语行动去年对1200多名介于15岁至39岁的新加坡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5岁至29岁的回复者当中,有将近一半认为他们自己的英语水平已经达标,不需要改进。

为了加强宣导效果,讲正确英语行动委员会今年首次针对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制作了网络剧集。这个剧集将通过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如博客、面簿(Facebook)和推特(Twitter)播出。

取名“Six Lives”的网络剧集讲述六个朋友为筹办一项活动所经历的事迹。他们在间中不仅发现彼此隐藏的秘密,也会了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除了网络剧集以外,讲正确英语行动的支持机构之一,《海峡时报》流动媒体STOMP也会推出别出心裁的互动比赛。比赛旨在改善本地英语指示牌的素质。参赛者得拍下用语不恰当的指示牌,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把照片和建议电邮给STOMP。为期四个月的比赛预料下周展开。到了最后阶段,比赛会进行公开投票,让网民选出优胜者。

与此同时,讲正确英语行动其余支持团体和机构会陆续推出相关的工作坊、培训计划、活动和比赛。想了解更多详情,可上网浏览www.goodenglish.org.sg。
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志贤这个星期五将为2009年的讲正确英语行动主持推介仪式。届时,有关委员会也会透露更多有关网络剧集的详情。

星期四, 八月 20, 2009

购组屋家庭月入顶限不变

本地每10个家庭中,有8个月入8000元或更少,建屋发展局基于这个比例已覆盖大多数需要经济实惠住房的家庭,不打算提高家庭月入顶限,让月入8000以上的家庭也享有购屋津贴。

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昨天以书面答复李美花(宏茂桥集选区)有关购屋津贴的询问时说,月入8000元到1万2000元的家庭占本地家庭总数13%,如果建屋局把收入顶限提高至1万2000元,意味着每10个家庭中有9个可在购买组屋时获得购屋津贴。

他说,建屋局的使命是为绝大部分新加坡家庭提供经济实惠的公共住房,而购屋津贴是为更需要援助的家庭提供的,所以建屋局为申请津贴的家庭设收入顶限,以便能谨慎地使用有限的预算。

马宝山提议,月入超出收入顶限的家庭可从公开市场上购买组屋。

他说,在没有津贴的情况下,一个非成熟居民区的五房式组屋平均售价36万4000元,每个月分期付款为1530元,对月入1万元的家庭来说还是能负担得起,因此国家发展部不打算提高家庭收入顶限。

星期日, 八月 16, 2009

杨莉明批评本地教育有问题

国会议员杨莉明。
学校课业太重、活动太多,国会议员杨莉明批评,本地教育制度有三大问题!

也是政府国会教育委员会主席的杨莉明,在最新一期的《行动报》(Petir)上撰写“我们的教育是否有偏差?”一文,指出本地教育体制尚未全面之处。

她说,本地的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骄人的成绩,就连她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的朋友与她的华尔街银行家丈夫,也为了让他们3个孩子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特地乔迁到新加坡来。

杨莉明说,无可否认的,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是赢家,但除了教导学生传统的3R(阅读、书写及数理)之外,令人担心的是,我们正在失去更重要但无法衡量的另外3个R。

·第一个“R” “Rootedness”—归属感
杨莉明说,新加坡教育制度培养出的国人,才能在世界各地很受落,但当到外国发展越来越具诱惑力时,我们就得开始反省,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否有在培养学生们对国家的归属感方面,做足努力?

“这是个很好的国家,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年轻人想要离开呢?”

她说,可能有人会说,培养归属感这个任务,不应该交托于学校,但当多数年轻国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时,学校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

·第二个“R” “Roundedness”—全面性
杨莉明说,因工作关系,她常和中学生接触,最常问他们的是,除了课本,他们在读什么书?

“我发现,很多学生除了课本和课业指定的书籍以外,就没什么时间阅读课外书了,有少数说,他们为兴趣而阅读的,问起最喜欢的作者或作品,总会支支吾吾,或很勉强才说出一两个。”

“有一次我问,难道连读言情小说也不看?一名学生说,她每天上课、活动结束后回家,已经很晚了,连睡觉都不够时间。有空也宁愿补充睡眠或上网。我也发现,多数学生每天平均睡眠6至7小时,有的只睡5小时。”

“‘教少一点,学习多一些’到哪里去了?是否对各学术科目的强调,剥夺了对运动与艺术的发展?我希望不是,但事实却相当让人沮丧。”

她说,似乎每每有补课的时候,体育课与美术课往往是第一个被牺牲的,而那些水准没有到可以为学校出赛的学生,也往往无法被获选进入学校的运动队,这是为什么?

“我们难道不能设一个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一个运动项目,学习一种艺术项目吗?这肯定能让教育变得更全面,而我们的国民也会变得更有趣味。”

·第三个“R” “Resilience”—韧性
她说,新加坡的经济在50年内就从第三世界进步到第一世界,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很舒适,这让我们失去了对痛苦的承受能力。

她指出,“韧性”不可能是从书本中学习的,所以与其在假期中让学生补课,学校也应探讨如何在假期时,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培养坚强的个性,以及面对挫折时的“韧性”,为他们步入社会作好准备。

但杨莉明也指出,我国教育制度其实相当完善,无论学科的掌握或大专毕业生就业率,皆有骄人的表现,她撰写这篇文章,是希望给党内人士思考,如何把教育办得更完善,即在追求学术成绩之余,也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如文化和体育的培养。


网络发达 阅读机会变少了
杨莉明受《联合晚报》访问时说,网络发达,年轻人获取资讯的管道很多,但阅读的机会却变少了。她坦言,自己的孩子应付课业和学校活动之余,也没有太多时间阅读课外书。

她认为,读好书能培养思考的深度;即使通俗读物,也有可取之处。

杨莉明说,求学生涯是最有时间阅读的时候,因此她鼓励学生自动自发,广泛阅读。“上网浏览或找资料,不能与阅读相提并论。阅读本身这个行为,促使你不时要停下来思考或回味,可以训练人考虑问题时比较有深度。”

李总理国庆群众大会华语演讲全文

李总理在英语演讲的“共造新加坡”部分,分享了过去和现在新加坡各个社会层面的精彩对比照片。点击看这些照片。
李显龙总理今天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UCC)礼堂召开的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
李总理在下午6时45分开始发表马来语和华语的演讲,晚上8时开始发表英语演讲。
以下是李总理国庆群众大会华语演讲全文:
我们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风暴,经济在第一季度大幅度萎缩,幸好到了第二季度迅速回弹,现在情况已基本稳定下来。
今年财政预算案中的“振兴配套”已经发挥了作用,公司并没大幅度裁员,失业率也维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只是增高一点。虽然向国会议员求助的人增加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多数人都生活如常,工作安稳,心情大致上也不错。大家都很热烈地庆祝国庆。最近举行的旅游展也是人山人海。
此外,也有很多人排队买房子。房地产市场已经热起来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也说不准,不过这表示新加坡人对前途还是蛮有信心的。
无论如何,政府将继续关注接下来几个月的经济走势。世界经济局势开始稳定下来,本地的一些企业也开始招聘员工,第三季度应该不会出现大幅度裁员的现象。但是,第三季度以后的情况还不明朗,我们应该对此做好心理准备,以有备无患。
从长远来说,我们应该对前景感到乐观。风和日丽的日子可能还没回来,不过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希望,一些“绿苗”。
在风暴中,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因为它们的资金和人员都有限,但是它们却有逆境求存的精神,勇于创新,改变经营模式,并且寻找新的出路。政府将继续全力支持这些中小企业,包括协助它们进军海外市场。
亚洲国家还有很多的商机,只要了解市场,人脉好,不怕没生意做。本地家具业便是个很好的例子。家具业是我国工业化初期发展的一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是劳动力密集,技术较低的行业。但是,经过了三四十年,这一行业近年还有了新的生机,不但没有被淘汰,还已经脱胎换骨,由夕阳行业变成了朝阳行业,现在制造的是高品质、设计新颖、领导潮流的家具。
新加坡家具商会很活跃,在国内外有效地促销新加坡品牌的家具。因为经济下滑,他们加倍努力,成功地开拓了不少海外新市场,包括在东亚、东欧和拉丁美洲国家。他们全世界都走遍了,肯定有生意可做。
世界最大规模、最有名气的家具展是意大利的米兰家具展。今年四月,在标新局(Spring)的协助下,新加坡家具商会参加了这项家具展。当时吴作栋资政正在意大利访问,还特地到展览会上给本地商家打气。
其实,我国家具商都把工厂设在邻近国家,因为当地的生产成本较低。不过,它们却以新加坡品牌为号召。因为在国际市场上,新加坡不仅是个国家的名称,也是优良品质的象征。
新加坡这个品牌是商人打天下的“独门武器”,千万不要糟蹋它,而是应该珍惜它,加强它,使我们在商场上百战百胜。
我国企业家懂得变通,积极寻找新出路,个别新加坡人也应该自动自发,抓紧自我提升的机会。工友应该把握培训的机会,参加SPUR(技能提升与应变计划)所开办的各种课程。
失业的人可以向e2i(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或CDC(社区发展理事会)求助。这些机构已帮助许多人找到了工作。它们默默耕耘,相当努力,协助工友培训的效果也不错。
在e2i培训中心的一道墙上,挂着一句很有意思的标语,它说:“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被生活搞到团团转的人,应该到e2i转一转,一定会转出一条路来。
其实,掌握一技之长是走出生活困境的唯一最佳办法。未来两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能比较缓慢,我们必须继续逆水行舟,力求上进。世界经济迟早将会全面复苏,到时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能够再次展翅高飞。
当我们忙着振兴经济的时候,也不可忽略其他长远的问题。让我先谈一谈医疗保健和医药费的问题。
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去缓和医药费的上涨,所以基本上多数的新加坡人都负担得起医药费。但是,我理解这仍旧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很多人需要照顾年迈患病的父母,担子很重。那些刚要步入老年的人,也可能为自己的健康和医药费担心。
政府很关注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开始提升医疗服务,以应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庞大需求。
人到老年比较多病,也病得较重,康复的时间比较长,因此我们必须作出积极有效,而且有针对性的反应,目前正在建造更多医院,包括坐落北部义顺的邱德拔医院和西部的裕廊综合医院。年长病人在疗养期间,也需要恰当的护理服务,他们不需要继续在大型医院留医,社区医院可以为他们提供收费低廉但适当的护理服务。
社区医院跟大型的政府医院可以互相合作,互相支援。政府医院可以协助社区医院提升医疗水平,使病人得到良好的照顾,而社区医院则可以接收政府医院的一部分病人,以把病床腾给病情较重的病人。
此外,社区医院跟社会的联系较为紧密,有利争取各界的支持。陈笃生医院和仁慈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便是一个好例子。
仁慈医院是一所社区医院,就坐落陈笃生医院旁边。我最近走访了仁慈医院,以了解它的运作情况。它已有了新的管理层和新的运作模式,陈笃生医院也为仁慈医院提供医疗咨询。
在陈笃生医院留医的病人,病情稳定后可到仁慈医院留医,接受护理服务,一直到康复为止。在仁慈留医的病人也不用担心,如果病情恶化,也可以立即回到陈笃生医院就医,两边配合得很密切。仁慈医院有许多热心的义工,为病人组织有益身心的消闲活动,让他们康复得更快。我当天在仁慈医院访问的时候,还见到义工和病人一起唱卡拉OK。
樟宜综合医院和圣安德烈社区医院之间,也有同样的合作关系。卫生部正在研究如何将这种运作模式扩展到其他政府医院。
年老病人从医院回到家中休养后,家人便须负起照顾他们的责任。我知道这是很沉重的负担。有些人甚至说“久病无孝子”,这点我不以为然。不过,我们不应该推卸责任。我们亚洲人重视孝道,虽说政府有责任照顾老年人,但是对家人来说,这是责任加爱心。家人的爱心,家庭的温暖,不是疗养院或医院所可以取代的。
最近我跟一些疗养院的负责人谈起这个问题,他们向我反映了年老父母被遗弃的情况。他们说一些孩子把父母送到疗养院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连身份证上的地址也改了。当疗养院联络上他们的时候,他们显得事不关己,还表示即使疗养院把父母赶出去,他们也不在意。这是个令人心寒的社会现象,政府不能坐视不理,正在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援引赡养父母法去向这些孩子追究责任。
除了设立更多社区医院,政府也正在探讨其他措施,以减轻人们在家里照顾患病亲人的负担。这是政府的责任,不过个人也有自己应尽的责任。保持健康便是个人的责任,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远离疾病,节省医疗费的最好办法,这包括注意饮食习惯,不要抽烟,并且多做运动。不论是打太极拳,练气功,还是快步走,都有益身心。而参与集体活动,一起做运动,不但可以增加人生乐趣,多交朋友,还对心理健康有帮助。
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国人超重和肥胖的趋势。这是所有先进国及一些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在美国,将近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是肥胖或超重的。这个比例还在逐渐上升。中国也快迎头赶上,人们现在害怕“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在它改革开放之前,“三高”很少见,可见这些是“富贵病”。
我最近在早报上读到一则新闻报道。在中国的城市,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减肥生意热火朝天,促销花招也越来越厉害,包括所谓的“论斤减肥”,即收费按减掉的“肥肉”计算,减5斤300元,减10斤500元,减20斤800元。
在新加坡,我们每年都举行全国健康生活运动,替大家免费减肥。我每年都参加,跟几百个基层领袖和乐龄人士一起又蹦又跳。我们参与者的体重过去几年有减没增,但是全国的肥胖人数则有增没减!
我们虽还没到美国的地步,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肥胖,但是要加倍努力预防肥胖和“三高”,否则疾病缠身,将对自己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除了医疗保健问题,种族及宗教和谐也是影响深远的问题。
我国一向以种族及宗教和谐而自豪,各族群融合得很好,不同宗教信仰和种族背景的人成为好朋友、好邻居,在新加坡是很普遍的,各宗教组织不但互相尊重,还经常联手推动社区服务。这是我们四十多年来努力的成果。
当然这样的社会风气也跟社会结构有关。占人口多数的道教徒和佛教徒,向来对其他宗教是采取包容和协商的态度,因此为整个社会定下基调。让我举个例子,当一些道教神庙举行酬神游行时,经常会到附近的印度庙拜访,印度庙也礼尚往来,当它们举行宗教游行的时候,也经常绕道拜访道教的神庙。
这是新加坡独有的现象。当然,我了解其他宗教的教义不同,也许不能以同样的方式互相交流。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交流的诚意和精神。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各宗教社群和平共处,互相容忍。不过,我们不应该感到自满,实际上新加坡人的宗教热忱正在逐渐升高,加上这里人口稠密,各社群接触频繁,很难完全避免一切的磨擦。
让我举一个很实际,而且是在生活中发生的例子。一位国会议员曾告诉我去年发生的一起事件。在他的选区里,一名华族老婆婆去世后,她的家人打算在隔壁组屋的底层办丧事,他们还没向市镇理事会申请批准,就开始布置灵堂。但是,那个地方已经被一户马来族家庭预订作为举行婚礼的场所。他们已经获得市镇理事会的批准,请柬也发出去了,现在婚礼的场地突然被人“捷足先登”,他们自然感到非常不高兴。
市镇理事会于是出面调解,劝请这户华族家庭另选地方,但是这户家庭不愿意配合,他们认为虽然灵柩还没运到,但是灵堂已经布置好,把它拆除会带来霉运。显然的,理亏的是那户华族家庭,幸好经过议员和基层领袖的调解,那户马来族家庭大方地同意将婚礼移到附近的组屋底层举行。
市镇理事会为了向他们表示感激,让他们免费使用场地,并且帮助他们在组屋附近张贴告示,让参加婚礼的宾客知道地点已经更改。
无论是喜事或丧事,都是非常敏感的人生大事。红白两事纠缠在一起,情绪容易失控,一发不可收拾。这起事件得以解决,是因为那户马来族家庭让步。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充分说明了新加坡人够成熟,能够顾全大局。要是在另一个国家,在另一种情况下,类似的事件可能会演变成暴力或种族冲突。
所以,和谐融洽的种族关系,值得我们庆幸,更值得我们珍惜,而不应被大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我刚才提到的事件,不是唯一的一起,也不会是最后的一起,我们必须坚定和机敏地处理这些问题,各方都应该懂得协商,为他人着想。
政府本身的态度很重要。政府应当立场坚定,保持警惕和中立。让我以征用土地为例。政府经常需要征用私人土地,以兴建道路、地铁线、学校、组屋等,有时也会征用宗教组织的土地。所有的宗教组织都曾受影响,譬如佛寺、基督教堂、印度庙等,都曾被征用。政府虽会作出赔偿,但是受影响的组织虽然会得到赔偿,却不一定愿意搬迁。如果受影响的是宗教组织,许多信徒可能会感到不满,而向政府提出请愿。
政府自然会慎重考虑他们的意见,但是如果政府无法接受请愿,还是必须征用土地的话,一定会向有关的组织交代。政府必须考虑的是我们的决定绝不能让人觉得偏袒任何一方或任何宗教组织,而这个决定也不能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否则日后就很难办事了。
到目前为止,政府征用土地时,一般上都获得地主的谅解与合作,政府应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些具体的事例说明我们处理宗教问题,除了必须很敏感和谨慎,也应该坚守一些基本的原则,才能维持一个保持宗教和谐的框架,包括采取包容和协商的态度;坚持政教分离;维持中立、世俗化的政府;以及尽量扩大我们共同分享的空间。
我希望各界人士全力支持和维护这些基本原则。因为这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存亡,全体人民应该同心同德,使新加坡成为多元宗教社会的典范,使宗教和谐与宗教自由继续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基石。
今年是新加坡成为自治邦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经历许多风雨,备受考验。幸运的是新加坡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使我们排除万难,创建了今天的新加坡。我有信心,我们能再次通过考验,克服危机,创造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加坡。

星期六, 八月 15, 2009

政府拨出婴儿花红 花2亿元制造129名宝宝

政府去年拨出2亿3000万元的婴儿花红配套,鼓励国人多生育,但至今效果不大。(档案照片)

政府去年拨出2亿3000万元的婴儿花红配套,鼓励国人多生育,但成果有限,只比2003年多“制造”了129名狮城宝宝。

《海峡时报》报道,政府在5年前拨出5500万元的婴儿花红配套,但去年却破纪录拨出2亿3000万元,但效果并不大。

据国家人口秘书处的数据显示,在去年,共有3万2423名新加坡籍的宝宝出世,只比5年前只多出129名。

非公民虽然不能获得政府的婴儿花红配套,但他们的生育率却比国人来得高。去年,就有7403名非公民宝宝出世,比5年前多出了2212名。

婴儿花红奖励配套在2001年4月推出,并在2004年8月和去年做出两次重大改变。

去年8月17日起,第5名和以上的婴儿都能享有婴儿花红奖励配套。第一胎和第二胎的奖金也提高了。第一胎目前可获得1万元奖金。

此外,政府也以一元对一元的共同储蓄方式,在婴儿花红儿童培育户头(Baby Bonus Child Development Account)存款,数目在6000元至1万8000元,数目得依照孩子出世的顺序决定。

家长不能从户头提出现金,但可利用款项为孩子支付受批准的托儿所、幼稚园、特别学校的学费、医药费、健保双全或保健储蓄批准的计划等费用。

生首胎家庭增 专家看见曙光
虽然国人的生育率仍旧处于低水平,但专家却看到一丝曙光。

社会学家保林说,生第一胎的家庭有显著的增长,从2003年的1万3969名宝宝增加到1万5129名宝宝。

她认为,婴儿花红配套改变了已婚夫妇的想法,他们踏出第一步,生第一个孩子。接下来的计划,应该是鼓励已有孩子的父母多生育。

专家:更灵活工作制 才能鼓励生育

专家说,更灵活的工作方式,是鼓励夫妇生育的良策。

社会学家保林说,雇主应该知道,让已婚职员在需要处理孩子事项时请假,职员会更开心,生产力也会提高。“已婚妇女在需要帮忙时,不应该担心得罪还是单身的同事而不敢出声,必须大胆需求援助。”

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是许多职业女性觉得艰辛的事。

李资政:谨慎接纳新移民 最好受大学教育

李资政表示,政府向来都保护国民的利益,清楚区分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待遇,接受的是能够提高新加坡人平均胜任水准的新移民。
内阁资政李光耀指出,我们在接纳新移民时特别谨慎,新移民必须拥有技能和至少中学教育,最好是大学教育。

李资政昨晚在丹戎巴葛集选区国庆晚宴上演讲时也指出:“如果我们没有受过教育的马国,中国和印度人,我们的经济将衰败,劳动队伍也将缩小。”

他补充说:“没有新移民,人口老化问题对我们年青一辈的负担将会是太重了。”

由于外来人口中有70%只是短期打工,永久居民只占30%,这使到国人感觉新移民抢夺他们的饭碗,而心生不满。

针对这一点,李资政表示,政府向来都保护国民的利益,清楚区分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待遇,接受的是能够提高新加坡人平均胜任水准的新移民。

“不过,一旦移民成为公民,他们就必须受到土生土长新加坡人的同等待遇,不然的话,我们的社会将分裂。”

李资政也指出说,由于大多数的新公民来自马国,中国,印度,再来就是和本地人结婚的白种人,他们可以融入我们的社会。

他说:“我们将协助他们适应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经济,而我们的下一代将因此变得更坚强。”

星期一, 八月 10, 2009

“宣读信约时刻”——我们信守约定

今年的国庆庆典不把宣传重点放在璀璨烟花和歌舞表演,而是把聚焦点拉回到国人都再熟悉不过的信约。
更多内容,请阅8月10日《联合早报》。
2009年8月9日晚上8时22分,全岛各地新加坡人共赴了一场约会。大家不约而同穿上红色上衣,在约定时刻手握拳放在胸前,认真地宣读信约。

短短的51个字言简意赅,背负着开国元勋的建国理想,也承载着这一代国人对未来的期盼和憧憬。

无论是在各市镇举行的国庆活动场合上,还是购物商场、餐饮场所和超级市场等地点,数以万计的国人都停下脚步,自动自发地与在滨海湾浮动舞台的两万多名观众一起宣读信约。

连远在中国、香港和越南等地的新加坡人,也以行动证明环球化趋势并没有影响他们心系祖国。

今年国庆庆典执行委员会不把宣传重点放在璀璨烟花和歌舞表演,而是把聚焦点拉回到每名新加坡人都再熟悉不过的信约。庆典依旧华丽热闹,但也因为以信约为主轴,给国人多了些反思空间。

全面防卫表演体现了“我们是新加坡公民”的精神。面对恐怖袭击,海陆空军齐出动,在全方位防卫下极力反攻。阿帕奇(Apache)攻击型直升机、坚壳充气快艇以及首次粉墨登场的豹2A4型主战坦克等力挫强敌,成功捍卫家园。

舞台中央的“巨眼”屏幕则通过录影画面,引领观众窥探过去、现在和未来。屏幕多次播放本地多元种族社会的画面,你我“不分种族、言语、宗教”的誓愿和努力,一直没松懈。

然而,建国之路不是一帆风顺。幸好,从过去的经济衰退、水供问题、恐怖主义到沙斯风暴等挑战,国人都能团结一致,一一克服。第一任总理李光耀、前总理吴作栋和现任总理李显龙也在录像中出现,以慷慨激昂的演说鼓舞人心。
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不容易,迅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也不是毫无代价。新加坡从当年的穷乡僻壤发展成今天的繁华都市,甘榜生活也须让位给城市发展。有国人在屏幕播出的录像画面中谈到对甘榜生活的怀念,但最终还是愿意为国家发展牺牲小我。

年长的新加坡人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年幼的国人也已编织出对未来的梦想。童言童语固然博得现场观众一笑,也同时凸显未来的无限可能。

或许是因为先前的造势,现场观众一直期待“宣读信约时刻”(The Pledge Moment)的到来,一连串的歌舞表演仿佛就为那一刻铺陈。大家随着表演者哼唱熟悉的爱国歌曲,挥舞着手中的心形道具,把观众席染成红白交错的心海。

附近的鱼尾狮公园和滨海公园通道同样挤满了人,他们除了等待空中绽放的火树银花,也多了另一个引颈期盼的时刻。

8时22分一到,场内场外安静下来。大家齐声宣读信约,万众一心,汇聚成众志成城的力量。

信约是由已故建国元勋拉惹勒南在1966年草拟:“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

它体现我国第一代领导人建立多元种族和谐国家的目标,而第三代领导人也一再强调这仍是国人须努力维护的价值观。信约,是承前,也是启后。

烟雾罩狮城 国人纷病倒

今天清晨6点多,本地许多地区如武吉知马、义顺、大巴窑等一带,空气中都散发出很浓的烧焦味。
烟雾情况恶化,全岛各地今天清晨弥漫着浓浓的烧焦味,许多国人也因烟雾出现不适症状!

根据国家环境局网站上的资料显示,截至昨天下午4时,我国的24小时空气污染指数达55点,属于适中水平。但今天清晨6点多,本地许多地区如武吉知马、义顺、大巴窑等一带,空气中都散发出很浓的烧焦味。

《联合晚报》今早也接到许多读者们的来电询问,关心空气污染指数(PSI)是否攀高了。

住在义顺一带的读者林女士说:“今早6点多起身就闻到相当浓的烧焦味,眼睛也感到不舒服,发痒和流眼泪,而且还鼻塞。我本来准备散步到附近的公园做晨运的,后来觉得烟雾飘来的烧焦味这么浓,就决定不去做早操了。”

家在金文泰的陈先生说:“可能是今早下了小雨,空气也变得比较清新,没有闻到焦味,但是烟雾还是依然笼罩着新加坡,到处一片朦胧,我的孩子还由于患有鼻窦炎,对烟雾很敏感,最近经常流鼻涕。”

环境局发言人今早受询时说,由于截至昨天下午4时的空气污染指数是55点,处于适中水平,所以当局目前暂无提供每个小时的空气污染指数读数,不过当空气污染指数一旦报101点或以上,属于不健康水平时,当局便会提供每小时的空气污染指数读数的讯息。

卫星图像显示,印尼苏门答腊岛、占碑和廖内群岛出现相当多的火点,而且上空出现适中至浓密的烟雾。每年的6月至9月,是西南季候风吹向我国的时候,因此,也把苏门答腊上空的烟雾吹向狮城。

过去一周 求诊病患显著增加
在裕廊开诊所的家庭医生陆锦荣说,由于烟雾的出现,在过去一周前往他的诊所求诊的病患增加了约5%,其中以哮喘、鼻窦炎和呼吸道问题的病患为多。
陆医生又说:“除了上述的病患容易受到烟雾影响之外,对烟雾敏感的人士也可能出现眼睛发痒或发红、不断流眼泪、鼻塞、咳嗽、喉咙痛、很干或有痰、皮肤发痒或出现红疹等情况。”

家庭医生张文诗受访时说,烟雾中的尘埃微粒会使到有呼吸道问题的人会出现头痛、喉咙不舒服和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哮喘病患会觉得透不过气和呼吸困难。

医生劝告:烟雾弥漫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

张文诗医生劝请哮喘和患呼吸道病症的人士要多留意空气污染指数,如果感到不舒服,就要使用他们的吸入器和喷剂来舒缓症状。

陆锦荣医生和张文诗医生都劝请患呼吸道疾病和哮喘病的人士在烟雾弥漫的时候尽量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当他们感到不适时应尽快求医,减少到户外走动。

至于对烟雾反应敏感的人,也应求医和服食抗过敏或敏感的药物,免得情况恶化。

国庆日念信约 为何选在 8时22分?

许多公众都纷纷询问,为什么今年国庆庆典“宣读信约时刻(The Pledge Moment)”,要选在国庆日当天晚上的8时22分?

国庆庆典委员会呼吁国人,在国庆日晚上8时22分,不论身在何处,一起宣读信约。但是许多公众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一个时间?

许多人提议,不如选在8时09分,和国庆日8月9日一样。

也有人提议选择8时44分,显示今年是第44周年国庆。

针对公众的疑问,庆典委员会主席陈川仁准将表示,委员会有考虑把时间定在8时44分,但这个时间对节目流程来说太迟了,而8时09分则太早了。

陈川仁说:“我们原先计划在8时20分宣读信约,但我们觉得,为什么不把时间定为8时22分?因为8除以2是4,而且今年是新加坡的44生日,所以这个时间也很有意义。”

星期五, 八月 07, 2009

圣淘沙新景点 了解生态好去处

5 August 2009 1922hrs


新传媒新闻报道,大自然爱好者现在又多了一个出游的好去处。圣淘沙岛推出新景点。新景点不但包含一个室内的展览馆,还让公众有机会走进大自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了解岛上生态。

圣淘沙最新的旅游景点,就是这个耗资550万元打造,从旧轻轨列车站和轨道,翻新而成的大自然探索展览馆和生态走廊。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志贤受邀为新景点开幕。两层楼高的展览馆,除了布满丰富多彩的展览内容,还与生态走廊衔接,让参观者有机会走进圣淘沙的次生林,成为大自然的探险家。

圣淘沙休闲集团总裁巴克莱说:“展览馆与树林衔接,所以我们可以带学生到树林内,让他们捡东西带回来分析。”

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的大自然探索之旅,是圣淘沙英比奥山顶景区内的第11个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