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议员杨莉明。
学校课业太重、活动太多,国会议员杨莉明批评,本地教育制度有三大问题!
也是政府国会教育委员会主席的杨莉明,在最新一期的《行动报》(Petir)上撰写“我们的教育是否有偏差?”一文,指出本地教育体制尚未全面之处。
她说,本地的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骄人的成绩,就连她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的朋友与她的华尔街银行家丈夫,也为了让他们3个孩子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特地乔迁到新加坡来。
杨莉明说,无可否认的,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是赢家,但除了教导学生传统的3R(阅读、书写及数理)之外,令人担心的是,我们正在失去更重要但无法衡量的另外3个R。
·第一个“R” “Rootedness”—归属感
杨莉明说,新加坡教育制度培养出的国人,才能在世界各地很受落,但当到外国发展越来越具诱惑力时,我们就得开始反省,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否有在培养学生们对国家的归属感方面,做足努力?
“这是个很好的国家,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年轻人想要离开呢?”
她说,可能有人会说,培养归属感这个任务,不应该交托于学校,但当多数年轻国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时,学校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
·第二个“R” “Roundedness”—全面性
杨莉明说,因工作关系,她常和中学生接触,最常问他们的是,除了课本,他们在读什么书?
“我发现,很多学生除了课本和课业指定的书籍以外,就没什么时间阅读课外书了,有少数说,他们为兴趣而阅读的,问起最喜欢的作者或作品,总会支支吾吾,或很勉强才说出一两个。”
“有一次我问,难道连读言情小说也不看?一名学生说,她每天上课、活动结束后回家,已经很晚了,连睡觉都不够时间。有空也宁愿补充睡眠或上网。我也发现,多数学生每天平均睡眠6至7小时,有的只睡5小时。”
“‘教少一点,学习多一些’到哪里去了?是否对各学术科目的强调,剥夺了对运动与艺术的发展?我希望不是,但事实却相当让人沮丧。”
她说,似乎每每有补课的时候,体育课与美术课往往是第一个被牺牲的,而那些水准没有到可以为学校出赛的学生,也往往无法被获选进入学校的运动队,这是为什么?
“我们难道不能设一个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一个运动项目,学习一种艺术项目吗?这肯定能让教育变得更全面,而我们的国民也会变得更有趣味。”
·第三个“R” “Resilience”—韧性
她说,新加坡的经济在50年内就从第三世界进步到第一世界,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很舒适,这让我们失去了对痛苦的承受能力。
她指出,“韧性”不可能是从书本中学习的,所以与其在假期中让学生补课,学校也应探讨如何在假期时,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培养坚强的个性,以及面对挫折时的“韧性”,为他们步入社会作好准备。
但杨莉明也指出,我国教育制度其实相当完善,无论学科的掌握或大专毕业生就业率,皆有骄人的表现,她撰写这篇文章,是希望给党内人士思考,如何把教育办得更完善,即在追求学术成绩之余,也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如文化和体育的培养。
网络发达 阅读机会变少了
杨莉明受《联合晚报》访问时说,网络发达,年轻人获取资讯的管道很多,但阅读的机会却变少了。她坦言,自己的孩子应付课业和学校活动之余,也没有太多时间阅读课外书。
她认为,读好书能培养思考的深度;即使通俗读物,也有可取之处。
杨莉明说,求学生涯是最有时间阅读的时候,因此她鼓励学生自动自发,广泛阅读。“上网浏览或找资料,不能与阅读相提并论。阅读本身这个行为,促使你不时要停下来思考或回味,可以训练人考虑问题时比较有深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