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八月 20, 2008

李显龙总理在华语群众大会上的演讲

李显龙总理在华语群众大会上,发表了以下演讲:

引言
1. 新加坡过去几年风调雨顺,今年就没有这么顺利了

a) 美国的金融危机还未解决,全球经济展望也不明朗

b) 油价和食物价格高涨,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影响

2. 在新加坡,生活费节节上升,令老百姓感到担忧

a)今年通膨率高达6%-7%,是26年来最高的

b) 一般家庭感叹钱包“缩水”,低收入家庭更觉得“钱不够用”


3. 政府知道人民担心柴米油盐、生活压力的问题

a)早在去年就开始密切注意物价变动的趋势

b)也采取了实际有效的措施减轻人民的负担


4.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一个帮助人民的特别配套

a)财政部已经分阶段分发了“增长分红”和“消费税补贴”;今年10月将分发另一部分的“增长分红”

b)政府今年将花30亿元,援助国人

c)一个三房式家庭可获得约5000元的援助,这是相当可观的一笔钱。如果花钱得当,应该可以抵消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冲击

d)政府不可能每年派发红包。必须财政有盈余,才能这么做。


5.除此之外,政府特别注意低收入家庭所受的影响,并且采取了适合个别家庭情况的援助措施

a)每个选区的公民咨询委员会都可动用“社区关怀基金”帮助陷入困境的家庭

b)许多基层组织有一套援助贫困家庭的计划。他们送礼篮、食物和其他日用品。他们今年已增加援助,以帮助这些居民应付更高的生活费

c)一些社区发展理事会(CDC)还为贫困的家庭装置省电的灯泡,帮助这些家庭省些电费


6.不少国人在得到政府的援助之后,还是闷闷不乐;一些人还责怪政府不知民间疾苦,做得不够。为什么?

a)可能是政府派发分红的时候,没有敲锣打鼓

b)由于这是间接的援助,所以人们没有把增长分红和通货膨胀挂钩,没有意识到政府分发这笔钱,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应付更高的生活开支

c)此外,有些国人认为政府直接造成物价上涨

i.他们要求政府尽量不要增加收费,以免加重人民的负担

ii.其实,政府今年决定不调整多项收费,以免雪上加霜。很多时候没有对外宣布,所以公众不知道

- 人民行动党市镇理事会今年不提高组屋杂费

- 公用事业局不调整水费

iii.不过,一部分收费的调整还是无法避免

- 因为能源价格和其他运作成本增加了

- 工友也应该获得加薪

- 在所能够控制的情况下,政府已经尽量减少加价的幅度

iv.比如医药费

- 政府向来严格管制医院的成本,尽量减少医药费的上涨

- 不过医学不断进步,医生每年采用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方法,新的仪器。成本升高,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 政府已经逐年增加对卫生部的拨款,使卫生部可以逐年增加对公众的医药津贴

- 不过津贴总是有限,因此收费不得不跟着适度调整



7.最近最热门的话题是:政府增加了ERP的闸门

a)今晚,我要谈一谈这个课题,希望消除大家对这项政策的误解

i. 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谈ERP政策的总体构想,而不谈具体的细节

ii.我要强调的是,这个政策是内阁决定的,而不是交通部自行决定

b)过去八年,政府逐步地削减汽车的各项税收。结果,更多新加坡人拥有汽车

c)因为车辆的数目增加了,公路更拥挤了。我们不得不增加ERP的闸门,以确保交通顺畅

d)梁智强最近拍的《钱不够用》第二集,用ERP来做文章。他反应快、够机灵。政府的反应有时不够快,但是我们也不太笨,至少不比小孩笨。梁智强的电影还没出炉,政府早已经采取各种措施抵消ERP的冲击了!

e)其实,我们增加闸门的同时,也改善了公共交通服务,也降低了路税。这是很多人忽略的

f)政府和梁智强的目标不同。梁导演的目标是制作受欢迎的电影,而政府的目标是制定有利人民长远利益的政策

g)电影里没提到减税措施,观众自然不知道。李显龙总理将在英语的演讲中告诉大家。


外国工人和新移民

8.除了物价上涨,人们也关注外国工人和新移民所带来的影响

a)一些人埋怨外地人抢走了本地人的工作,也压低了本地人的工资,增加了本地人的生活压力

b)工会领袖也向我反映了工友的忧虑

c)最近《早报》读者热烈讨论了新移民的问题。一些人甚至主张加强“本土意识”

d)我理解人们的不安


9.我要向新加坡人保证:

a)作为民选的政府,我们对新加坡人负责,我们的责任是改善新加坡人的生活

b)引进外国工人和移民是为了发展经济,使新加坡人受惠

c)其实,这两项政策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


10.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元化,本地工人和专业人才数目越来越缺乏。没有外国人加入,经济无法继续扩展

11.我们的问题是劳工短缺,而不是人浮于事

a)我们的失业率很低,只有2.3%。经济学家说,这已经算是全民就业了

b)年长工人不难找到工作,他们的就业率改善了

c)可见外国工人并没有抢走本地人的饭碗,而是帮助我们把蛋糕做大


12. 让我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a)两座综合度假胜地将聘请两万名员工。他们答应尽量聘请新加坡人。如果我们不准他们聘请一部分外劳,他们将无法开张营业,而他们当初也不会决定在新加坡投资

b)我们的金融业,需要大量有专长的外地人才。伦敦和纽约能够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是因为它们吸引了各地的人才。东京的金融业不能跟它们媲美,因为它缺乏国际化、讲英语的环境,因此无法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

c)本地中小企业聘请外地员工助阵,可以降低成本,保持竞争力。否则他们可能得关门大吉,本地工人和小老板也将遭殃

13.在非经济的领域里,外国人才也让我们如虎添翼。体育事业便是明显的例子

a)代表新加坡参加北京奥运会的25名运动员中,一半是新公民

b)中国有13亿人口,新加坡只有400万人。如果只按人口比例来算,中国人赢三百面奖牌,新加坡人只有机会赢得一面

c)所以体育要有成绩,不能只靠土生土长的运动员。我国在奥运的成绩说明这点。

d)我们的游泳小将陶李成功地游进蝶泳决赛,我们的女乒乓队更成功地打进决赛,即将为新加坡赢得四十多年来的第一面奥运奖牌

e)我们欢迎外国运动人才,他们壮大新加坡的阵容,让我们超越先天的局限

f)让我们为新加坡奥运团队的表现欢呼,为我们所有的运动员打气

g)“新加坡加油”!



鼓励国人组织家庭

14.除了关心切身的生活费问题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些长远的问题

15.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 生育率偏低

a)十年后,人们很可能已不记得2008年的通膨率有多高

b)到那时,“钱不够用”的问题可能解决了,“孩子不够”很有可能还是个让人伤透脑筋的问题


16.令人担忧的数据

a)生育率要有2.1,才达到替代水平:两个孩子取代父母

b)但是,新加坡生育率只达1.29

c)其中,华族的生育率只达1.14

i. 这等于说,夫妇两人只有一人被取代,减了一半

ii. 再过几代,很快的就没得减了


17.普遍的现象

a)许多东亚地区也面对生育率偏低的问题

b)日本、香港、台湾和韩国的生育率,有些比新加坡更低

c)韩国有个口号:鼓励人们婚后一年就怀孕,35岁之前生两胎。这是口号,人们会不会有行动,还是一大问号

18.东亚社会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在正经历深刻的改变

a)从前,男人当家作主;成功男人三妻四妾,是地位的象征

b)那个时代过去了

c)现代女性要求平起平坐,不再三从四德

d)可惜的是,一些新加坡男人的观念还改变得不够快

e)一名男子要寻找伴侣,向红娘公司求助。他东挑西选,始终不满意。

红娘公司问他:你的期望是什么?

他说:我希望找到事业有成的女人

红娘说:那没问题

他说:除了事业有成,她必须要有自立的精神

红娘说:那也没问题,因为很多职业妇女都很有自立的精神

这位男士赶紧补充说:她也必须是很温顺服从的!

他没想到的是:我们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女人?

f) 值得安慰的是,这样保守的男人越来越少了

g) 越来越多男人愿意负担家务,照顾孩子,换尿布,喂孩子吃饭


19. 另一方面,一些现代女性观念改变之快,也令人惊讶

a) 在中国的大城市,许多年轻女性不急着结婚

i.一名加拿大学者最近在中国的英文报纸上写了一篇文章,描述他在北京跟三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女性的谈话.

ii.学者问她们: 如果你在中国南方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你的男朋友在北京,你会怎么办??

iii.三位女性都说:我们会选择那份工作

iv.学者再问: 不过,如果他是你十分亲密的男友, 你会为了这份工作而跟他分手吗?

v.她们还是说: 我们会选择那份工作

vi.学者继续追问: 如果这位男士是你的未婚夫,你会怎么办?

vii.她们的答案仍然一样:选择那份工作


20.其实,无论男女,都应该以认真、务实的态度看待婚姻大事

a)最好是事业和婚姻并重,趁年轻时结婚生子

b)如果等到事业有成之后,可能已经错过恋爱的好时机,错过生育的理想年龄

c)最终,他们将失去拥有美满家庭的机会


21.许多人迟婚,不完全是观念的问题,也是因为在寻找对象时遇到困难

a)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社交圈子小,工作又忙碌

b)或者因为不善于追求和吸引异性

22.过去,青年男女成婚都是听父母之命,靠媒妁之言

a) 现代青年认为这是他们的私事,不希望父母干预。也许还会说“我办事,你放心”

b) 现代人也不愿找“媒婆”帮忙,所以“媒婆”早已成为历史


23.可是,实际的情况是,很多青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所以“现代红娘”才有生意做。如果你是家长,肯定会焦急,有什么办法吗?

a) 在北京,家长可选择到公园参加“家长相亲会”。这样的活动吸引数以千计的父母参加,替家里待嫁待娶的子女物色对象。他们都很着急,很多是瞒着孩子偷偷来的。有的拿着孩子的照片,有的拿着孩子的学位证明和获奖证书。家长之间先聊聊,先交换资料,留下电话号码,日后再联络。

b) 我们没有“家长相亲会”,或许人民协会可以考虑主办类似的活动!


24.我希望新加坡的父母能适当的劝请孩子早日成家立室

a)也希望新加坡人把结婚生子当成人生大事

b)总的来说,结婚生子是私事,要真心诚意,靠个人努力,政府只能从旁协助


结论

25.今晚,我谈了不少生活费的问题,这是燃眉之急,也是大家希望政府跟人民分忧,并且设法缓解的问题

26.然而,我们不能只注意眼前的问题,而忽略了长期的问题

a)新加坡面对的长期问题,不只是如何提高生育率;

b)也包括如何适应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深刻改变;

c)如何提升新加坡人的文明素质和个人修养等等


27.我们应该像以往那样,平衡地处理短期和长期的问题

a)这是新加坡独特的成功模式

b)能够维持这个模式,就能继续乘风破浪,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