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九月 10, 2010

“受邀PR若拒当公民将失永久居留权” 吴资政建议受学者与PR反对


吴资政针对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的演讲内容提出建议。(图/档案照)

受访学者指出,这可能会流失一些新加坡希望留住的人才或优秀的永久居民。永久居民则希望政府不要实行这样的做法,因为他们不愿被迫作出国籍选择。

在社会热议移民课题之际,《联合早报》昨天访问的学者和永久居民都反对国务资政吴作栋前晚提出让人们考虑的一项建议,即当部分永久居民(PR)受邀申请成为公民时,如果不接受,就不更新他们的永久居留权。

在新加坡的508万人口中,有54万是永久居民。他们认为若政府决定采纳这项建议,必定会对永久居民的去留产生很大的影响。

受访学者指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流失一些新加坡希望留住的人才或优秀的永久居民。至于受访的永久居民则希望政府不要实行这样的做法。因为他们希望能以目前的身份继续留在新加坡工作,不愿被迫作出国籍选择。

吴资政前晚同马林百列集选区的基层领袖针对李显龙总理最近在国庆群众大会上的演讲内容进行对话时,谈到政府的目标并非吸引所有的永久居民都成为公民,而是希望部分永久居民成为公民。

为此,他提到永久居民现在可以持续获得居留权,不需要入籍新加坡。但是,今后当一些永久居民受邀成为公民时,如果他们不接受,就可以不更新他们的永久居留权。

“这也许是比较理想的做法。”他指出,在约50万名永久居民当中,可能有5万人获挑选为公民,其他人则可保留永久居民身份,继续为新加坡经济作出贡献。

研究人口课题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官委议员郑宝莲认为吴资政提出这项建议有些突兀。她猜想他可能是因民间近来对移民现象产生负面情绪,而想激发人们对移民课题进一步思考。

她指出,我国限制双重国籍的做法,已让一些永久居民难以决定是否入籍新加坡。他们往往是因为在家乡的父母和亲友或其他个人原因,而不愿意放弃原本的国籍。如果真的实行这项新措施,很可能会出现人才流失的局面。
“那些由我们挑选出来,希望成为公民的永久居民,应该就是最优秀的。如果他们因不想放弃原本的国籍而选择离开新加坡,那我们就会失去这些人才。”

她说:“如果我们是以不客气的语调说你可以选择入籍,不然就离开,那一部分人可能会带着怨言成为新加坡公民,今后也可能会变得斤斤计较。因为他们会问我因选择了新加坡而放弃自己的国家,那新加坡要给我什么补偿呢?”

因此,她认为以比较温和的方式鼓励永久居民成为公民,是较为理想的做法。例如目前区分公民与非公民权益的措施,已能让永久居民自己判断该选择什么国籍了。

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梁振雄博士也指出,如果政府实行这个建议,可能导致那些拥有就业准证在本地工作的外籍专业人员对是否要申请成为永久居民感到迟疑。因为他们会担心如果成为永久居民,不久后可能会因被挑选入籍新加坡而面对是否要继续留在新加坡工作的抉择。

“如果这些专业人员不愿成为永久居民,将对我们增加居民人口的政策产生影响。”

梁振雄认为政府若要采纳这项建议,就应该公开筛选永久居民成为公民的条件,例如得在新加坡居留多少年、得在哪些方面有所贡献等。

受访的永久居民也都一面倒地反对政府这么做。更多新闻报道,请翻阅08.09.2010《联合早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