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十二月 16, 2009

本地人难深入交往?受访国人:外国人应主动融入

张有福、符标雄与林翠芳(由左至右)认为外国人应主动融入我国社会。(图/档案照)
本地人被外来人才嫌亲和力不高,而且言语无味,但本地人却不以为然。

《新明日报》昨天报道,汇丰银行的调查显示,在外来人才眼中,新加坡什么都好,就是新加坡人很难深入做朋友。一来是新加坡人的亲和力不够高,二来言语无味,谈来谈去只会谈足球,很难深交。

受访本地人认为,外来人才有选择权是否要学习融入本地社会、入乡随俗,又或者闭门造车,和本地人隔离。

新传媒女主持林翠芳在加入电视台前,就因工作曾在多国居住过,最久是在台湾住了一年半。

林翠芳认为,外来人才初次到异乡或许因不太了解当地文化,所以较难融入。

但她认为“物以类聚”,一旦找到有同样兴趣的朋友,就能融入。

“没有共同的课题,不限于不同国籍的人,就算同是新加坡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和另一个国人,成为很好聊的朋友。”

白沙榜鹅集选区议员张有福,以自己的经历说明,一个人到另一个国家工作,就需作出一些调整,以融入他国社会。
张有福曾在澳洲念书4年,也曾到中东和美国公干几年。

“刚开始的确很难聊天,可是试着了解当地文化和时事后,就容易许多。有些人到了其他国家工作,可能只会选择和同乡交朋友,抗拒踏出安全区结交新朋友。”

詹金泉:国人确实不太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对于被指亲和力不高、排外,受访者则有不同的看法。

荣寿司主席符标雄觉得,新加坡人是相当友善的。

“感觉本地人亲和力不足的,可能是来自于中东、美国或欧洲等地的外来人才,毕竟两地语言和文化都不同,所以有这样的错觉。”

新传媒猛男詹金泉说:“很多新加坡人都是自扫门前雪的,而且这里也不像旧式乡村,大家可以慢慢花时间认识、了解新的人事。”

他的朋友多数都是念书时或服兵役时交的,进入社会工作后反而很少新朋友,他赞同本地人不太会和外地人打交道,所以让人有排外的感觉。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