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二月 22, 2009

师生界线越来越模糊? 教育界家长有话说

受访老师王毅玲说,老师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能增进彼此的信任。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界线,是否已越来越模糊?

《联合晚报》昨天报道,一名32岁的前女教师就在两个月内和15岁学生发生6次性关系,被控胡搞少年。前女教师上法庭后认罪,案件已展延到本月23日。

这名前女教师在供证时透露,自己与在所执教的小学里就读六年级的男学生,是在参加学校所主办的游学团时认识的。两人在回国后,女教师频频以手机简讯与男生沟通,后来还认对方作干儿子,两人也经常外出,直到男生上中一时,两人就开始畸恋。

最高法院上诉庭法官拉惹(VK Rajah)曾经在审理一起男教师非礼男学生的上诉案件时说:“教师毕竟是为人师表,应谨慎处理和学生的关系,不应超越对方的私人空间,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到底教师及学生之间是否应保持纯正的师生关系,不宜有课堂外的友谊?

《联合晚报》针对这个课题,访问了几位年轻教师、学生以及家长……

老师怎么说?

黄毅玲(27岁,中学化学教师):
“老师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能增进彼此的信任。学生也愿意向我倾诉心事,而且还会尊敬我。我会和学生沟通,如交换手机号码、MSN网上聊天。有家长向我反映,他们的孩子信任我,希望我能好好地教导他们。”

廖少君(26岁,初院生物教师):
“我觉得学生和老师还是需要保持一定的界线,学生才不会失去对老师的尊敬。如果老师和学生走得太近,学生可能觉得老师和其他朋友一样是不需要有所顾虑的,反而对接下来的教学造成影响,也可能造成没有必要的误会。”

教育部:

“教师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以是师长也可以是辅导员,不过和学生的关系一定要保持专业。教育部在训练实习教师时,也会教导他们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和学生出现问题时,校方有义务去调解。”

校长怎么说?

西部一所中学的校长就说:“我会再三要求我的老师和学生保持传统的师生关系,因为老师扮演的是家长的角色,他们和学生是不能成为朋友的,所以我不赞成他们在校外进行私人活动,以免引起误会。”

但北部一中学的校长认为,只要师生保持专业关系,老师以朋友关系关心学生是可以接受的。

学生怎么说?

王美晶(17岁,理工学院学生):
“如果老师愿意和我们保持朋友关系,我们会比较开心。我也会比较相信那位老师,并且在课外遇到什么问题时,也会寻求那位老师的意见。

我本身也会和老师通过MSN以及博客交流,从中也可以更加了解老师。”

卢诗韵(17岁,理工学院学生):
“我认为较年轻的老师才会跟学生有较多互动,他们容易亲近,我们在遇到课业问题时,也会主动去找他们。我有时也会通过手机向老师请教课业。

虽然如此,我还是视他们为老师,很难把他们当朋友,所以在课业以外的东西,我也很少跟他们聊。”

家长怎么说?

邹太太(44岁,儿子目前念中学):
“我会赞成孩子和老师保持朋友的关系,因为这样不会给孩带来压力。在功课上遇到问题的话,孩子也比较敢向老师提问。

至于到什么程度,就要见仁见智了。我认为,如果老师要在业余时间带学生出去,我可以接受,不过我需知道是哪位老师,并且到哪里去。”

没有评论: